【苏轼传文言文原文】苏轼,字子瞻,眉州眉山人。生十年,父洵游学四方,母程氏亲授以书。年二十一,举进士。对策礼部,主司欧阳修奇其文,擢为第一。调凤翔府判官,后历知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郡。
元丰二年,御史台逮轼入狱,时人多为之危。然神宗素知轼才,不之罪。出狱后,贬黄州团练副使。居数年,复起为汝州团练副使,寻徙常州。哲宗立,召还朝,累迁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。绍圣初,再贬惠州,又徙儋州。卒于常州,年六十六。
轼天资俊逸,文章雄浑,诗清丽,词豪放,书画亦精。世称“三苏”之一,与父洵、弟辙并称。其文风开一代之先,影响深远。
苏轼生平简要总结(表格)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苏轼 |
字 | 子瞻 |
籍贯 | 眉州眉山(今四川眉山) |
出生年份 | 1037年 |
卒年 | 1101年 |
官职 | 知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郡;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 |
被贬经历 | 黄州、惠州、儋州 |
文学成就 | 诗词文俱佳,风格雄浑清丽,开一代文风 |
书法成就 | 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“宋四家” |
历史评价 | “三苏”之一,文学艺术史上重要人物 |
苏轼一生起伏跌宕,仕途多舛,但其精神与才华始终未减。他不仅在文学上独树一帜,更在政治、哲学、艺术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记。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,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