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后晋的词语意思是什么】“后晋”是一个历史术语,通常用于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名称。在历史语境中,“后晋”指的是继后唐之后建立的政权,是五代中的第三个朝代。了解“后晋”的含义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。
一、
“后晋”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权,由石敬瑭于936年建立,定都洛阳。后晋存在时间较短,仅经历了两代皇帝,最终被辽国所灭。该朝代以“儿皇帝”石敬瑭向契丹称臣而闻名,其政治和军事政策对中原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“后晋”一词本身并无特殊词汇意义,而是作为历史朝代名称使用,主要用于区分其他朝代,如后梁、后唐、后汉等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名称 | 后晋 |
所属时期 | 五代十国时期(936年-947年) |
建立者 | 石敬瑭 |
首都 | 洛阳(今河南洛阳) |
存在时间 | 共11年(936年-947年) |
主要特点 | - 契丹支持下建立 - 石敬瑭称“儿皇帝” - 政治上依赖契丹力量 |
灭亡原因 | - 内部腐败 - 外部契丹入侵 - 皇权不稳 |
历史地位 | 五代中的第三朝,标志着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复杂化 |
三、结语
“后晋”作为历史名词,主要指代五代时期的一个短暂政权。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治动荡,也揭示了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的影响。了解“后晋”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