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秦穆公亡马原文和翻译】《秦穆公亡马》是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中的一则寓言故事,讲述了秦穆公在一次打猎时丢失了一匹马,后来发现这匹马被一群百姓吃掉了。秦穆公没有责怪他们,反而以德报怨,最终赢得了百姓的敬重与忠诚。这个故事体现了儒家“仁政”与“宽恕”的思想,也展现了统治者应有的智慧与胸怀。
一、原文
> 秦穆公谓伯乐曰:“吾亡马,得之于野。其色青白,其形似鹿,其蹄如牛。吾欲求之,可得乎?”
> 伯乐曰:“君之马,必有奇相。臣请往观之。”
> 伯乐至野,见群人聚食一马,问曰:“此马何如?”
> 人曰:“此马甚良,其肉味美。”
> 伯乐曰:“此乃吾君之马也。”
> 人惧,皆叩头曰:“吾等不知其为君马,故食之。”
> 穆公曰:“吾不责汝,汝能食吾马,亦足矣。”
> 于是厚赐之,而无诛焉。
二、翻译
秦穆公对伯乐说:“我丢了一匹马,是在野外找到的。它的颜色是青白色,形状像鹿,蹄子像牛。我想找回来,可以吗?”
伯乐说:“您的马一定有特别的外貌。我这就去查看一下。”
伯乐到了野外,看到一群人正在吃一匹马,他问:“这匹马怎么样?”
人们回答:“这匹马非常好,肉很美味。”
伯乐说:“这正是我君主的马。”
人们感到害怕,都跪下磕头说:“我们不知道这是君主的马,所以吃了它。”
秦穆公说:“我不责怪你们,你们能吃我的马,也算是一种缘分。”
于是,他赏赐了这些人,没有惩罚他们。
三、总结与分析
项目 | 内容 |
故事出处 | 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 |
主角 | 秦穆公、伯乐、百姓 |
核心主题 | 宽容、仁政、智慧 |
故事梗概 | 秦穆公丢失一匹马,百姓误食,秦穆公未加责罚,反赠厚礼,赢得民心 |
寓意 | 善待百姓,以德服人,方能长久治国 |
文化价值 | 展现古代君主的仁爱之心与政治智慧 |
四、延伸思考
《秦穆公亡马》虽然篇幅简短,但寓意深远。它不仅展示了秦穆公作为一位君主的宽容与智慧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在古代,统治者若能体恤百姓,百姓也会忠心追随,这种“以德报怨”的做法,正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体现。
此外,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,在面对错误或冲突时,冷静与包容往往比愤怒与惩罚更有力量。秦穆公的做法,不仅化解了一场可能的矛盾,更树立了一个仁德之君的形象,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