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狼狈为奸的意思是什么】“狼狈为奸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两个或多个不正派的人勾结在一起做坏事。这个成语虽然字面看起来像是“狼和狈一起做坏事”,但实际上它的来源与“狈”这种动物有关。
一、成语解释
狼狈为奸:
指坏人互相勾结,共同策划并实施违法或不道德的行为。常用于贬义,强调的是合作犯罪或联手作恶的性质。
二、成语来源
“狼狈为奸”最早出自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:“狼狈为奸,其势日张。”
这里的“狼”和“狈”是两种动物:
- 狼:凶猛、狡猾,是典型的猎食者。
- 狈: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,通常被描述为一种体型较小、行动不便的动物,常常依赖狼来捕猎。
在古代传说中,狼和狈常常一起行动,狈借助狼的力量去捕捉猎物,而狼则依靠狈的机智和灵活性。后来人们用“狼狈为奸”来形容那些相互依附、共同干坏事的人。
三、使用场景
使用场景 | 说明 |
描述犯罪行为 | 如:两人狼狈为奸,盗窃了公司财务。 |
批评社会现象 | 如:某些官员与商人狼狈为奸,损害公共利益。 |
文学作品中 | 常用于描写反派角色之间的勾结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成语 |
近义词 | 互相勾结、同流合污、狼狈不堪 |
反义词 | 洁身自好、清白正直、独善其身 |
五、总结
“狼狈为奸”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,用来形容坏人之间互相勾结、共同做坏事。它不仅体现了人性中的阴暗面,也提醒人们要警惕身边的不良势力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,远离“狼狈为奸”的行为,坚持正义与诚信。
成语 | 狼狈为奸 |
含义 | 坏人互相勾结,共同做坏事 |
出处 | 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 |
用法 | 贬义,多用于批评或描述违法行为 |
近义词 | 同流合污、互相勾结 |
反义词 | 洁身自好、独善其身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