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言文一词多义举例20个】在文言文中,许多词语具有多种含义,这种现象称为“一词多义”。掌握这些词语的不同用法,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内容。以下是对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的总结,并附上表格形式的示例。
一、一词多义总结
1. 之:代词、助词、动词
- 如:“吾欲之南海。”(动词,去)
- “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”(助词,的)
2. 以:介词、连词、动词
- “以五十步笑百步”(介词,用)
- 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(介词,因为)
3. 而:连词、语气词
- “学而时习之”(连词,表并列)
- “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”(连词,表转折)
4. 其:代词、副词、语气词
- “其真无马邪?”(语气词,加强反问)
- “其人曰:‘吾非圣人,安能无过?’”(代词,他的)
5. 者:代词、助词
- “有志者事竟成”(代词,……的人)
- 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(助词,表停顿)
6. 也:语气词、判断词
- “是亦走也。”(语气词,表示肯定)
- “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”(判断词,表肯定)
7. 为:动词、介词、语气词
- “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”(介词,被)
- “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(动词,是)
8. 于:介词
- “青出于蓝”(比)
- “受制于人”(被)
9. 乃:副词、判断词
- “乃不知有汉”(竟然)
- “此乃天意也”(是)
10. 则:连词、副词
- 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”(那么)
- “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”(就是)
11. 因:介词、连词
- “因利乘便”(趁着)
- “因人之力而敝之”(依靠)
12. 所:助词、名词
- “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”(……的地方)
- “所见所闻”(……的事物)
13. 盖:副词、助词
- “盖追先帝之殊遇”(大概)
- “盖叹郦元之简,而余之疏也”(句首语气词)
14. 虽:连词
- “虽有千里之能”(即使)
- “虽欲言,无可进者”(虽然)
15. 诚:副词、形容词
- “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”(确实)
- “诚知其如此”(实在)
16. 顾:副词、动词
- “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”(反而)
- “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”(拜访)
17. 适:动词、形容词
- “适千里者,三月聚粮”(去)
- “适得其反”(恰好)
18. 举:动词、名词
- “举世皆浊我独清”(全)
- “举孝廉不行”(推荐)
19. 亡:动词、名词
- “亡羊补牢,犹未迟也”(丢失)
- “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”(逃亡)
20. 信:动词、名词
- “信誓旦旦”(真诚)
- “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”(可靠的)
二、一词多义示例表
词语 | 含义1 | 例句 | 含义2 | 例句 | 含义3 | 例句 |
之 | 代词 | 吾欲之南海 | 助词 |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| 动词 | 王之好乐甚 |
以 | 介词 | 以五十步笑百步 | 连词 | 不以物喜 | 动词 | 以待来年 |
而 | 连词 | 学而时习之 | 语气词 | 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 | — | — |
其 | 代词 | 其人曰 | 副词 | 其真无马邪 | 语气词 | 其可怪也欤 |
者 | 代词 | 有志者事竟成 | 助词 |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| — | — |
也 | 语气词 | 是亦走也 | 判断词 |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| — | — |
为 | 动词 | 人为刀俎 | 介词 |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 | 语气词 | 为天下笑 |
于 | 介词 | 青出于蓝 | 介词 | 受制于人 | — | — |
乃 | 副词 | 乃不知有汉 | 判断词 | 此乃天意也 | — | — |
则 | 连词 | 然则何时而乐耶 | 副词 |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| — | — |
以上是对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的整理与归纳,通过学习这些词语的不同用法,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