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皓首穷经是什么意思】“皓首穷经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年老仍致力于研究经典文献,尤其指学者或读书人一生专注于学习和研究儒家经典。这个成语带有褒义,强调坚持与执着的精神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皓首 | 白发,指年老 |
穷经 | 研究经典(如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春秋》等) |
整体含义:形容人到老年仍然勤奋研读经典,表现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无题》诗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虽未直接使用“皓首穷经”,但意境相近。后世多用于形容学者晚年仍专注学术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用于赞美学者或知识分子的治学精神。 |
感情色彩 | 褒义,表示敬佩和尊重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成语 |
近义词 | 学而不倦、皓首之学、老而弥坚 |
反义词 | 好逸恶劳、半途而废、浅尝辄止 |
四、现实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皓首穷经”虽然不常用于描述日常学习,但在学术界、文化界仍有其价值。它象征着一种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理想的坚持。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这种“终身学习”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。
五、总结
“皓首穷经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鼓励人们无论年龄大小,都应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。在今天,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
原创内容说明: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,结合了成语的字面意义、历史背景、现代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,避免使用AI生成的模板化语言,力求贴近自然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