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,一个普通人拿着7块钱,走进了集市。他看到一只鸡,觉得挺不错的,就花了7块钱把它买了下来。接着,他把这只鸡拿到市场上去卖,结果以8块钱的价格出手了。这时候,他赚了1块钱。
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。几天后,他又看见那只鸡在别人手里,看起来还是挺精神的。于是,他又花9块钱把它买了回来。这下,他有点犹豫了,毕竟之前已经赚过一次了,现在又花9块买回来,是不是亏了?
不过,他心里想着:“也许下次能卖得更贵。”于是,他决定再等一段时间,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买家。
过了几天,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出10块钱的人。于是,他把鸡又卖了出去,赚了1块钱。这次,他总共赚了2块钱。
但是,仔细算一下,他其实一共花了7+9=16元,卖出去是8+10=18元,净赚2元。看起来没问题,对吧?可有些人却说:“你不是亏了吗?第一次卖了8块,第二次又花9块买回来,那不是亏了1块吗?”
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常见的误区——分段计算和整体计算的区别。
其实,如果你把整个过程看成一个整体,你总共投入了16元,卖出得到了18元,那么利润就是2元。而如果只看两次交易,第一次赚了1元,第二次也赚了1元,合计也是2元。所以,从整体来看,他是赚了的。
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:有时候我们容易被分段的数字干扰,忽略了整体的收益。
生活中也是一样,很多人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焦虑,却忘了长远的回报。就像那个买鸡的人,虽然中间有过波动,但最终还是赚到了。
所以,不要被眼前的起伏迷惑,眼光要放长远一点。赚钱不在于每一次都赚多少,而在于你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下去。
总结:
这个人买鸡、卖鸡、再买再卖,看似复杂,其实只要把整个过程看清楚,就能明白他其实是赚了2块钱。关键在于别被分段的数字带偏,要学会用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