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落花生原文原文及创作背景】《落花生》是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散文,原题为《落花生》,收录于他的散文集《空山灵雨》中。文章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家人在后园种花生、收花生,并通过与父亲的对话,阐述了做人要像花生一样,不炫耀、有实用价值的道理。文章虽短,但寓意深刻,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
一、原文节选(部分)
“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,母亲说:‘让它荒着怪可惜的,你们那么爱吃花生,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。’”
“我们居然种了花生,收获的时候,母亲喊我们来,说:‘今晚吃花生吧。’”
“我们都很高兴,母亲把花生都煮好了,盛在盘子里,端到饭桌上。”
“父亲也来了,他问我们:‘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?’”
“我说:‘花生的味儿美。’”
“哥哥说:‘花生可以榨油。’”
“妹妹说:‘花生的外壳很硬,可以做药。’”
“父亲说:‘花生的好处很多,有一样最可贵:它的果实埋在地里,不像桃子、石榴、苹果那样,把鲜红的、碧绿的果子高高地挂在枝头上,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。’”
“你们看它,虽然不好看,可是很有用,是的,人要做有用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。”
二、创作背景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许地山(1894—1941),原名许赞堃,字地山,中国现代著名作家、学者,曾留学美国,精通多国语言。 |
创作时间 | 约1920年代初,具体年份未明确记载,但根据作品风格和时代背景推测为20世纪20年代初期。 |
创作背景 | 当时中国社会动荡,知识分子普遍关注国家命运与个人修养问题。许地山受西方教育影响,同时也深受传统文化熏陶,希望通过文学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思考。 |
主题思想 | 通过花生的生长特点,比喻做人应注重内在品质,而非外在形式;强调实用、谦逊与奉献精神。 |
文学风格 | 语言朴素自然,情感真挚,富有哲理意味,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。 |
三、总结
《落花生》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散文,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,传达出深刻的做人道理。许地山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,即做一个“有用的人”,而不是一味追求外表的光鲜。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,在今天依然值得深思。
这篇文章之所以广为流传,不仅因为其语言优美,更因为它所蕴含的人生智慧,能够引发读者对自身价值观的反思。无论是在文学层面还是思想层面,《落花生》都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