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科技知识 > 严选问答 >

同归于尽历史典故

2025-10-25 11:53:09

问题描述:

同归于尽历史典故,求路过的神仙指点,急急急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25 11:53:09

同归于尽历史典故】“同归于尽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双方或多方在冲突中一同毁灭、灭亡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激烈的对抗中,一方或双方都未能幸免于难,最终走向毁灭的结局。

该成语最早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晋侯梦与楚子搏,楚子伏己而盬其脑,曰:‘是谓‘同归于尽’。’”此典故描述的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霸时,晋文公梦见与楚成王搏斗,楚成王将他的头按在地上并吸取其脑髓,象征着双方势均力敌,最终可能两败俱伤。后人用“同归于尽”来形容这种互相毁灭的局面。

同归于尽历史典故总结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同归于尽
出处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
原意 双方在对抗中一同毁灭
引申义 形容双方或多方因激烈冲突而共同失败
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战争、竞争、斗争等可能导致双方同遭失败的情境
典型例子 晋楚争霸、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、现代战争中的“焦土政策”等
现代应用 常用于新闻报道、文学作品、政治评论中,形容双方冲突的极端后果

结语:

“同归于尽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对人类冲突本质的深刻反思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矛盾和对立时,寻求和平解决的方式远比陷入相互毁灭的泥潭更为重要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