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岁寒是什么意思】“岁寒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文学、诗词或日常表达中,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。它字面意思是“一年的寒冷时节”,通常指冬天或寒冷的季节,但更深层次上,它还承载着对坚韧、品质和精神的赞美。
一、
“岁寒”最早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只有到了寒冷的冬天,才能知道松柏不会凋零,比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,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。
因此,“岁寒”不仅仅是指季节的寒冷,更是一种象征,代表逆境、考验和坚持。在现代使用中,“岁寒”常被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的坚守与不屈,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、书法、绘画等艺术形式中,表达一种高洁、坚毅的精神风貌。
二、表格对比说明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词义 | “岁”指年,“寒”指寒冷,合起来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,即冬天。 |
| 出处 | 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 |
| 引申义 | 比喻在艰难环境中表现出的坚韧、坚定、不屈不挠的精神。 |
| 文化象征 | 松柏不凋,象征正直、忠诚、坚韧不拔的品格。 |
| 现代用法 | 常用于形容人在逆境中保持操守,或用于文学、艺术作品中表达高洁志向。 |
| 常见搭配 | “岁寒三友”(松、竹、梅);“岁寒心”、“岁寒情”等。 |
三、结语
“岁寒”不仅是一个季节性的词汇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,要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,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。无论是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,还是在现代人的生活中,“岁寒”都承载着一种深沉的文化情感与人生哲理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