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理不胜辞的意思】“理不胜辞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文心雕龙·情采》。原意是指在文章或言论中,道理(理)无法胜过辞藻(辞),即内容不够深刻,只注重形式上的华丽表达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言辞浮夸、内容空洞的作品或言论。
“理不胜辞”强调的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。如果一个作品或演讲只注重语言的华丽和修辞的技巧,而缺乏实质性的思想或道理,就会被认为是“理不胜辞”。这种现象在文学、演讲、写作等领域中较为常见,尤其是在追求形式美感而忽视思想深度的情况下。
该成语提醒人们,在表达时应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思想的深度,避免流于表面。
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理不胜辞 |
出处 | 《文心雕龙·情采》 |
原意 | 道理无法胜过辞藻,内容空洞,形式华丽 |
引申义 | 批评内容贫乏、只重形式的表达方式 |
使用场景 | 文学评论、演讲评价、写作指导等 |
同义词 | 言过其实、华而不实、空谈无物 |
反义词 | 理胜辞、言简意赅、内容充实 |
用法举例 | 他的文章虽然辞藻华丽,但却是理不胜辞,缺乏实际意义。 |
小结:
“理不胜辞”是对表达形式与内容之间失衡的一种批评。它提醒我们在写作、演讲或创作中,应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,避免只重辞藻而忽略实质。只有真正有深度的思想,才能打动人心,产生持久的影响。